close

 

EDVVE79465BRFREF5ECE

 

OKAPI 推薦

  •  

    文/顏擇雅2018年09月05日

    拚經濟:一本國民指南 我會選擇出版《拚經濟》一書,就跟我會寫《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一樣,也是受不了台灣陷入「悶經濟」後的社會氛圍。這氛圍展現方式,有時是唱衰台灣,有時是懷念威權,有時是逢中必捧,有時是把所有問題都怪到藍綠互鬥。沒錯,世界上很多拚經濟的成功案例是發生在威權國家,

內容簡介

  經濟學95%是常識。它不只不是高深科學,它甚至連科學都不是。所有理論都是特定時空背景的產物,沒有最正確,沒有最客觀,只有最符合產業環境需求,或最符合國民道德價值。因此,經濟學應該是一門政治思辨之學。
 
  2008金融海嘯讓經濟學界相當難堪。全世界都質疑為何連諾貝爾獎得主也無法預見危機。媒體批評專家研究都是自己爽。
 
  實務界則抱怨經濟系畢業生只會設計數學模型,卻無法把演算結果化為企業策略或政策建議。還沒畢業的經濟系學生則呼籲教科書應該整個重寫,學程也要重新設計。
 
  本書雖也對學校教的經濟學提出批評,但提出解方更進一步。作者認為,經濟學既然攸關民生,經濟學就應該是國民素養。國民沒變成經濟公民,經濟議題沒進入民主對話,拚經濟就會變成拚少數人的經濟。

  本書把國民進行經濟思考應該具備的素養一網打盡:如何解讀數據、如何追求成長、如何規範市場等等。重要概念都有清楚交代,全沒使用數學公式。
 
  ●聽到一種經濟政策,你第一個要問:「誰受益?」
  ●經濟學中,所有數據都不是客觀的。數據一定是某一概念的測量值,概念本身定義往往莫衷一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一種學理適合別國,不見得適合你的國。適合你的國A領域,不見得適合B領域。這是拚經濟不能全聽專家學者的另一原因。因為專家學者可能只知學理與別國經驗,卻跟本國問題背後結構脫節。
  ●經濟史在學界是冷門,經濟系學生大多沒修過這門課,因此畢業生都講不出眼前經濟現象的來龍去脈。
  ●中文版為了方便讀者,書中各種國際評比皆納入台灣數據。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夏準(Ha-Joon Chang)

  劍橋大學經濟系教授,1963年出生。首爾國立大學畢業後赴英留學,1992年取得劍橋大學博士。2003年默達爾獎、2005年列昂季耶夫獎得主。研究領域是貿易政策、產業政策、經濟轉型的政府角色、東亞經驗。被歸類為制度學派的發展經濟學家。在台灣出版過《富國的糖衣》、《資本主義沒告訴你的23件事》二書。

  曾為《衛報》撰寫專欄,在英國常上電視,在《展望》(Prospect)雜誌「五十大世界思想家」票選曾高居第九名(2014年)。曾任日本、英國、加拿大產業政策顧問。

  他出身韓國的知識菁英名門,同家族有眾多知名學者。父親張在植是金大中時代的產業資源部長,弟弟張夏碩也是劍橋大學教授,曾任英國科學史學會會長。
 

目錄

序  經濟學應該是國民基本素養
經濟學家雖然預測常出錯,建議政策也常出錯,有一點卻很厲害,就是讓一般人誤以為經濟學很難,拚經濟就應該相信學者專家。
 
第一章   學校教的經濟學往往無關拚經濟
新古典學派變主流後,經濟學研究題目就不再是經濟,而是理性選擇。就算題目是經濟,也往往只關注消費與交易,跟拚經濟最有關的生產反而被忽略。
 
第二章   再偉大的經濟理論都有時空背景
亞當˙斯密所處的社會是資本主義,現今社會也是資本主義,但生產方式已幾番更迭,經濟參與者也改頭換面。理論要用得好,必須牢記「此一時彼一時」。
 
第三章   資本主義五百年史
學校不重視經濟史,害許多經濟系畢業生講不出眼前經濟現象的來龍去脈。本章只用45頁篇幅,從資本主義起源一直寫到亞洲金融風暴與2008金融海嘯。
 
第四章九大學派涇渭分明,各有優缺點
發展主義雖在拚經濟上面功業彪炳,建議卻可能超過政府能力。凱因斯在金融海嘯後強勢回歸,缺點是輕忽長期。新古典學派某些假設脫離現實,優點是精準。
 
第五章  經濟行動者:個人與組織
組織有企業、工會、政府、跨國組織。企業擁有者可以是股東,也可以是員工或供應商。在許多先進國家,勞工與政府皆可參與企業決策。
 
第六章   數據:GDP與GNP的差別
國民去海外工作,其產出就只會算進GNP,不會算進GDP。測量一國經濟實力,短期要看GDP,長期最好是看GNP。但經濟數據沒有百分百客觀。
 
第七章   成長:科技與組織力同樣重要
「知識經濟新紀元」是唬人,人類經濟一直都是知識經濟。「製造業不再重要」也是唬人,技術升級一向是製造業帶動。農業出口大國全是製造業先進國。
 
第八章   金融:經濟火車頭變頭號亂源
原是助人投資融資、分散風險,近三十年卻變金錢遊戲,玩別人的錢圖利自己,風險全民承擔。改革已是高度共識,英美政府卻遲無作為,勢必再釀危機。
 
第九章   貧富差距:差距大小看政府作為
貧富永遠都會有差距,差距太大卻會阻礙階級流動,縮短人均壽命,增加經濟的不確定性。因此拉近差距不只是為了社會公平,也是為了拚經濟。
 
第十章    工作:質、量、意義都重要
拚經濟不只要提高薪資,降低失業率,也要改善工作條件,減少非自願兼職。如果投資不足,生產力無法提升,國民工時再長也是窮。
 
第十一章   政府角色:經濟不可能離開政治
政府是生產者、消費者、投資者,也是市場規範者。政府需要判斷何時應該介入市場。曾有很多政府搞爛經濟,但所有經濟成功故事都需要大有為政府。
 
第十二章   國際面:錢、物、人的跨境移動
參與國際經貿雖是必須,卻最考驗政府的管理能力。是否歡迎跨國企業進來,要看國家目標。好的外資可助產業提升,壞的外資會打擊產業。
 
後記   別迷信學者專家與技術官僚
如果倚賴專家治國,幹嘛有民主?何況大多數的經濟課題,學界並沒共識。國民必須培養自己的經濟素養,變身經濟公民,才能決定國家的經濟未來。
 

導讀

為什麼要讀《拚經濟》 ?   顏擇雅


  張夏準《拚經濟》一書的最大訴求,就是國民必須先變成經濟公民,才有辦法監督政府怎麼拚經濟。

  所謂變成經濟公民,就是參與經濟的集體決策,因為民主本來就是集體決策。台灣陷入悶經濟時正好已揮別威權,同時又眼睜睜看中國進入高成長期,就不免懷疑民主不利經濟發展,經常指責政府:「沒在拚經濟,都在拚選舉。」

  其實,先進經濟體的政府也都有拚選舉。美國、英國都有,連新加坡也有。別看新加坡從不政黨輪替,在人民行動黨眼中,得票少於七成就是大挫敗,因此也需要拚選舉,只是他們拚選舉並無阻經濟成長。

  其實台灣民主的特色並不是拚選舉,而是台灣人還沒學會做經濟公民。媒體討論經濟往往點閱率不高。「拚經濟」承諾變空洞,因為選民並不關心「拚經濟」三字的內容。

  一大原因當然是中國因素。自有總統直選以來,辯論焦點與其說是統獨,不如說是兩岸經貿。一度我們以為「力用中國」就能讓產業升級,或三通就能振興投資,後來都證明是幻想。

  其實,經濟體質改善與兩岸經貿完全是兩回事。「戒急用忍」時沒改善體質,並不代表兩岸緊密結合就可以改善。這點甚至跟對岸是不是中國沒關係。波多黎各跟美國結合夠緊密吧,但波多黎各五十年來除了人口外流,改善過什麼經濟體質?

  台灣史上最成功的經濟體質改善經驗的確沒靠兩岸,而是靠能幹的技術官僚。當時恰巧是威權時期,因此又有一種迷思,以為威權縱有諸般缺點,卻比民選領導者更容易任用到好的技術官僚。

  的確,李國鼎是很厲害的技術官僚。但李國鼎時代除了威權,還有許多條件是今日無法複製,例如「退此一步即無死所」的緊繃氛圍。我們怎知李國鼎成功是因為威權還是緊繃氛圍?以色列的經濟成功,就是結合了民主與緊繃氛圍。

  何況,今日台灣悶歸悶,機會依然比六七十年代多很多。以李國鼎才幹,他今日又何必當官,而不是像張忠謀那樣,去當某一產業的經營霸主?

  其實,李國鼎帶給今日的最重要啟示,絕不是威權好棒棒,而是像張夏準強調的,經濟學95%是常識,人人皆可具備經濟素養。李國鼎的專業是物理,不是經濟,這卻無阻他做出第一流的經濟規劃。

  這點李國鼎並不奇特。新加坡經濟在兩千年後一路成長,狠甩其他三小龍,最大功臣是楊烈國(Philip Yeo),他的專業也不是經濟,是系統工程。

  李國鼎、楊烈國的成功,並不代表經濟學不重要。他倆一定有下功夫搞懂國家當前經濟課題。他倆成功,代表拚經濟不必迷信財經專家,因為經濟素養一點都不難養成,看你想不想而已。

  國民不想加強經濟素養,就容易迷信財經專家。也不是迷信其學養,而是迷信其頭銜。選舉時看競選團隊有什麼財經幕僚,選完則看財經內閣名單,好像拚經濟只是財經官員的事。

  讀《拚經濟》一書就知道,政府影響經濟,並不限於財經部門。政府是一國最大生產者,提供郵政、教育、健保都算是生產。政府也是最大消費者,國防採購與教科書採購都算是消費。政府也是最大投資者,科技部補助研發,縣市造橋鋪路,這些都是投資。

  政府影響經濟還有個最重要手段是規範市場,這也不限財經部會。例如主管食品安全的機關是衛福部,它的作為與預算會大大影響食品業的內需與出口競爭力。電視系統主管機關是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它擬定的法規會決定電視產業的投資意願,大大影響演藝人員的工作機會多寡。

  張夏準主張經濟學不是科學,可能很多人難以接受。換一種說法,就是拚經濟沒有標準答案。學理沒有最正確,只有最適合。一種學理適合別國,不見得適合台灣。適合台灣A領域,不見得適合B領域。這是拚經濟不能全聽經濟學家的另一原因。因為經濟學家可能只知學理,卻跟本國問題背後結構脫節。

  舉例,經濟學家不是都相信市場機制嗎?為什麼從前電視只有三台,台劇品質反而勝過現在兩百台?二十四小時新聞台競爭如此激烈,為何內容高度重覆?電視工作者有了一點經濟素養,建議政策可能比經濟學家更能解決台灣問題。

  台灣還有一迷思,以為政府還債就是政績,舉債就是不負責任。其實新加坡高成長就是舉債建設的結果。新加坡國債佔GDP高達115%,是台灣三倍多。但新加坡並不說這是「債留子孫」。既然建設是跨世代共享,經費就應該跨世代分擔。

  舉個「沒有債留子孫」的例。台灣人出國,總羨慕歐美河川乾淨,水岸風景優美。但台灣河川髒臭,原因不就是下水道普及率太低嗎?上一代沒為了下水道而債留子孫,付出代價就是髒臭河川留給子孫。到頭來子孫還不是要花錢整治愛河、淡水河?何況居住密集後再鋪設下水道,工程一定更複雜,花費更昂貴。

  其實,經濟公民應該關心的,不是哪位執政者債留子孫,而是問:利率低還是高?債權在國外還是國內?舉債是用在跨年煙火還是公共建設?公共建設是拉抬房價還是促進產業?換句話說:債務結構比債務多寡重要。

  「還債好過舉債」只是這本書戳破的迷思之一。但這本書最想戳破的迷思,是拚經濟應該交給專業。這種迷信會阻礙國民變成經濟公民,害國民無法監督政府怎麼拚經濟。

  民主國家怎麼拚經濟,到頭來還是要靠國民的集體決策。這本書傳授的,是國民參與集體決策時應該具備的思考工具。有了這些思考工具,你聽到一種政策時,就可以判斷是拚到多數還是少數的經濟。沒有這些工具,你不是沒發言權而已,你可能連自己的利益怎麼被挪用去拚別人的經濟都不知道。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8271289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5 x 21 x 1.6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本書分類:>

內容連載

經濟觀第二種:以組織為中心
 
有些學者發現,打十九世紀末開始,個人中心觀就沒法解釋經濟了。從此,最重要的經濟行動者已不是個人,而是內部結構很複雜的大型組織,例如企業、政府、工會,二戰後又加入許多國際組織。
 
組織一:企業
 
今天,最重要的生產者是大企業,雇用員工動輒數十萬甚至數百萬人,橫跨數十國。全世界最大的兩百家企業,產出便佔全球一成左右。據估計,國際商品貿易裡有三到五成其實是企業內部貿易(intra-firm trade),也就是跨國公司將自己的投入與產出在不同國家之間移轉。例如豐田在泰國春武里(Chonburi)有一家引擎工廠,它把引擎「賣」給豐田在日本或巴基斯坦的組裝廠,這雖然算出口,泰國對日本或巴基斯坦的出口,卻不是真正的市場交易。這樣出口的引擎價格並不是市場決定,而是日本豐田總部說了算。
 
企業決策
 
法律上來說,大企業的決策應該都能找到特定的最終負責人,執行長、董事長之類的。然而這些人不管如何大權在握,當他們替企業做決策時,其背後思考還是跟個人為自己做決定很不一樣。企業決策是怎麼來的呢?
 
企業決策的最根本,是股東。標準說法,說股東「擁有」公司,做為簡單描述當然沒錯,嚴格說卻不是真的。股東其實只擁有股份,或股票,因此對公司經營有一些投票權。股東對公司之擁有,與我對我的電腦、我的筷子之擁有,完全是兩回事。而且,股份還有兩種:優先股與普通股。下文把兩種差別解釋清楚後,讀者就會更清楚股權是怎麼回事。
 
優先股的股東享有分配股息的優先權。所謂股息,就是利潤分給股東,而不是留在公司帳上當作保留盈餘。但優先股股東雖享有配息優先權,代價卻是必須交出重大決策的投票權,這裡的重大決策,包括高階經理人的任命與敘薪,還有公司該不該與別家合併,可不可去併購別家,或者被併購。
 
有投票權的股份叫普通股。這些股東就決策權而言一點都不普通,他們的決策是集體決策。投票的計算方式,通常是一股一票,但在某些國家,某些股份可享有較大投票權。在瑞典,有些股份是一股等於一千票。
 

 

 

 

就像魚兒離不開誰,鳥兒需要天空,幸福的婚姻必須要有忠誠的守護。 這份忠誠,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而是兩個人的雙人舞,必須由夫妻共同完成,缺失任何一方,忠誠將失去最佳合作夥伴,只能成為孤獨的行者,眼睜睜地看著婚姻陷入一片沼澤,再也沒有幸福的可能。 可有些人身處婚姻之中,卻不懂得忠誠的重要意義,不恪守忠誠之責,不珍惜自己的伴侶,不擔負家庭的責任,反倒被蓬勃的慾望淹沒,偷偷摸摸玩起了婚外情,置家庭和伴侶於不顧。 這些人明明有家室,卻禁不住慾望的誘惑,和婚外情人發生了關係,這種玩火自焚的行為,到底會導致什麼樣的結局呢?聽聽過來人是怎麼說的吧。 ... @胡先生 45歲 結婚二十年 我背叛婚姻,是因為一場同學聚會,在這場聚會上,我和分開二十年後的初戀再次重逢,從此我的心就失去了航向。 可此時,我自己有家庭,初戀也結婚多年。我和她之間,隔著千山萬水。 我有妻有子,兒子剛上大學。雖然我和妻子的關係不溫不火,但也還過得下去,要不是因為遇上了初戀,我想我會和她白頭到老。 可初戀的出現,打破了我平靜的生活,原來她一直過得不幸福,她老公還家暴她,我用所有的辦法安慰她,還決定拯救她於水火之中。 ... 我向妻子坦白了這一切,求她跟我離婚,成全我和初戀。妻子表面上答應,背地裡卻把我和初戀約會的事捅了出去,一時之間我們成了眾矢之的,初戀一出門就被人指指點點,她的形象也一落千丈。 更要命的是,初戀認為這一切都是我導致的,對我因愛生恨,不再同意跟我見面。我聽說,因為她和我的事,她老公打得她鼻青臉腫,還斷了一根肋骨。 至於我,自然也沒好日子過。我妻子壓根就沒想過要離婚,她咬牙切齒地說,就算是耗一輩子,也不會讓我得逞。從此,我和她成了居住在同一屋檐下的仇人,她時不時用最惡毒的話羞辱我,還說這是我罪有應得。 我每天都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藉此麻木自己,因為眼前的生活真的是太痛苦了。我多希望我沒有參加這場同學聚會,希望這一切都沒有發生。 ... @張先生 40歲 結婚十五年 妻子是個好女人,當時我窮得交不起房租,她不僅不嫌棄,還陪著我白手起家。經過近十年的奮鬥,我終於在這座城市紮下了根,有了自己的房產和車子,生活也過得很富足。 有人說男人有錢就變壞,這話一點都不假,至少我就是這個樣子的。手頭有錢後,恭維我的人多了,主動往我身上靠的女人更是不少,這讓我虛榮心更加膨脹,整個人就像活在雲端,飄飄欲仙。 我知道這些女人看上的是我的錢,她們根本比不上我妻子十分之一,可我看著她們漂亮的臉蛋和曼妙的身材,再想想妻子臃腫的身材和不在年輕的臉蛋,我開始管不住自己,甚至到了夜不歸宿的地步。 妻子早就知道我的事,可她看在我們攜手奮鬥的情分上,給過我兩次機會,可我狗改不了吃屎,一再犯錯。最近這一次,我和一個已婚少婦好上了,還瘋狂地迷戀她,慫恿她離婚和我在一起,發誓我會離婚娶她。 ... 妻子見我如此不知悔改,堅決和我離婚了,分走了我一大半的財產。我迷戀的女人不僅沒被我的決心打動,還把我帳上的錢捲走了。當然,我報警了,等待她的是法律的制裁。 從此以後,我的生意一落千丈,再也不復當年的盛況。如今想來,妻子是我生命的貴人,因為有她的扶持才有我的一切。可她在我窮困時陪我吃了苦,我在發達後卻背叛了她,這是我罪有應得。 以前那些主動送上門的女人,見我沒錢後,個個躲得遠遠的,把我當做垃圾而唯恐避之不及。如今,我成了孤家寡人,可我知道,這一切都是我自作自受的結果,怨不得旁人。 ... @劉女士 28歲 結婚三年 我的丈夫比我大十歲,是大叔型的成熟男人。之所以嫁給他,是因為他能提供我衣食無憂的生活,且能包容我的壞脾氣。 不過,我對他沒多喜歡,只是習慣於依賴他生活。可他成熟有餘,浪漫不足,不懂得我的小心思。就算他送我禮物,也都不是我喜歡的,我跟他說話也說不到點子上。這種生活就像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因為生活無聊,我開始頻繁地找我的前男友聊天。他也早已結婚,老婆剛懷孕,正是寂寞難耐的時期。我和他一拍即合,經常出去約會,都是我買單,他負責逗我開心。 這種關係持續了大半年,我感覺自己又變得活力四射,跟丈夫相處也沒那麼多抱怨了,本想著繼續這種刺激的生活,可前男友的老婆發現了我們的事情,她跑到我家裡用最難聽的話罵我,還讓丈夫好好修理我。 ... 丈夫知道後,沖我發了好大一頓火,還差點動手打我。他說既然我對他不滿意,那他就成全我和前男友。男友的老婆把孩子打掉了,和他斷絕了關係,前男友恨我勾引他,讓他失去了完整的家庭和未出世的孩子,他壓根就不可能娶我。 最重要的,我早已習慣了過有錢人的生活,而且我沒經濟來源,實在不想失去這種優渥的生活,哭著求他原諒我,讓他再給我一次機會。 可丈夫很堅決,他說可以容忍我的小脾氣小情緒,但無法容忍我的背叛,這種行為無異於打他的臉,他無法容忍。 最終,他跟我離婚了,房子車子本來都是他婚前買的,我是凈身出戶。因為一段婚外情,我成了一個無家可歸、無錢可用的落魄女人,我不知道我該何去何從。 ... 念情說: 3個過來人的大實話,無一例外地告訴我們,各自有家室的男女發生了「關係」,不僅無法帶來幸福和快樂,還會給婚姻帶來致命的傷害。可以說,他們的結局早已註定,那就是損壞婚姻,敗壞幸福,沒有好下場。 婚姻不僅是一晌貪歡,更是一世責任,既然有了婚姻,就該用心經營婚姻,對伴侶理解和包容,和伴侶相互支持互相成長,一起迎接生活的風風雨。 ... 萬不可有了錢就生貪婪之心,對伴侶厭倦就像找婚外刺激,既然你當初承諾對他/她一生一世,那就用行動去踐行你的諾言,儘量做一個好伴侶。 碰什麼,都別去碰婚外情;「撩」什麼,都別撩有家室的人,特別是兩個人都有家室,如果任由慾望驅使,早會讓讓兩個家庭毀滅,也讓自己的生活陷入困境。 記住,做一個忠誠的人,對自己,都家庭,都大有裨益。 今日話題:你的婚姻遭遇過背叛嗎?歡迎留下你的看法。 End.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Gm6A0j4.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97300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西屯心悸中醫推薦龍井淺眠或多夢改善中醫診所龍井憂鬱症中醫推薦
台中淺眠或多夢看什麼科 北屯自律神經失調改善中醫診所 把脈超神的中醫診所大里睡眠障礙中醫推薦 太平區恐慌治療中醫 問診詳細有耐心的中醫診所霧峰胸悶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台中手抖看什麼科 這間中醫診所很大推太平區便秘或腹瀉改善中醫診所 南屯注意力不集中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最推薦的中醫診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xvb8scpnb 的頭像
    wxvb8scpnb

    wxvb8scpnb的部落格

    wxvb8scpn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